至於內地汽車零部件企業,潘振邦亦有獨到分析:「我們買入有關股份的原因,是相信它可由現時供應內地汽車為主,轉為進入全球零部件的供應體系,市場總量將因此大幅增加。」他解釋,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及歐洲汽車銷售大跌,當地車廠面對困難,向其供貨的零部件廠不少更被淘汰離場,留下市場空檔;近年美國及歐洲汽車銷情好轉,需要採購大量零部件,內地廠家便乘勢而起打入國際市場,「中國是一個很好的練兵場。外國車廠10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為了節省物流成本,也會向當地零部件供應商進行採購。經過多年合作,若外國車廠滿意內地零部件供應商的表現,便會將後者納入其全球供應系統。此舉亦反映內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經過10至20年在本土市場磨練後,現已具備國際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