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我就認為全球利率會上升1) 美國加息,2) 油價上升,3) 央行覺得QE效力漸退再繼續無益。特朗普當選,美國10年國債息率由2016年11月時的1.87%,升至12月及2017年3月觸及2.6%,連新債王都認為會上升至3%水平。
主要原因,是預期特朗普減稅讓美國巨企海外資金回流,增加聯儲局縮表壓力(事實上聯儲局在6月已觸及這個話題)。但儘管美國在3月及6月各加息25點子,美國10年國債息率卻回落至2.17%,直至這兩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言論並認為歐洲央行將會開始收緊政策,令歐債息上升才拉動了美國國債息回升至2.22%
歐息及歐元上升對歐股不利(隨了銀行股),這兩天都見歐股跟隨歐元波動,而亞洲股市及美股似乎也有不利影響,連對利率不敏感的科技股都因為高估值而備受壓力。
上面是我自己個人的觀察,我認為對沖手上的股票組合最佳的選擇就是歐洲銀行股及少量美國銀行股。
長期利率正受兩波相反的力量影響,1) 科技進步的通縮壓力,2) 歐美縮表的壓力,但我始終認為Fundamental才是最重要,政策影響是短暫的。沽空長期的政府債是不可取的對沖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